八月,大将军何进与十常侍之间的矛盾爆发已经无法避免。
蹇硕曾谋划诛杀何进,但被人向何进告发,何进下令捕杀蹇硕。
宦官们虽然畏惧痛恨何进,但不得不表面上臣服何进,多次向何太后求情,而何进数次想要诛宦,都被何太后不同意而阻止。
而何进之前已有四代外戚死于宦官之手,过几年皇帝亲政,必然要联合宦官收回他的权力。到时候,何进未必能保住自己的性命。
何进又怎能作罢?于是听袁绍之计,引外兵入京谋划诛宦,以势胁迫太后同意诛宦。
却不料事泄,反被宦官以太后有事于何进相商,诓至宫中,被提前埋伏好的段硅等人乱刀砍杀。
临死之时,张让等人指责何进道:“天下大乱,难道全是我们的过错嘛?大将军能有今日富贵,皆凭我等之力,我们不过是想要寻求富贵而已,
而你竟要将我们斩尽杀绝,你说宫中污秽肮脏,公卿以下忠诚廉洁的是谁呢?”
见何进入宫许久不回,袁绍带兵包围了宫门,大喊道:“请大将军出来”。
只见中黄门把何进的脑袋掷出来,说:“何进谋反,已经杀掉了。”
袁绍等人借此机会带兵入宫,诛杀宦官,就连许多无须的百姓也被误杀,竟有两三千人,为了证明不是宦官,许多人直接脱光衣服。
而张让等人劫持皇帝刘辩直往北邙山而去,而董卓赶来时,只望见雒阳上空浓烟滚滚,才得知朝廷发生重大变故,于是急忙下令进军。
期间遇见了逃命的宦官们,大呼道:“天子何在?”那逃亡的宦官赶忙说道:“宫中事变,天子被张常侍他们带去北邙山了”。
董卓不做停留,赶忙率大军向北邙山而去,期间正遇天子,张让等人又岂是董卓对手,不多时其部全被斩杀殆尽。
张让等人见势不可为,皆向天子叩首:“陛下我等去了”,投洛水而亡。
董卓率军杀退张让,赶忙向天子叩首道:“臣西凉刺史董卓,受诏入京,如今贼军已退,让陛下受惊了”。
天子也不过十五六岁年纪,哪里经过如此变故,不由惊慌失措,愣在原地。
但是陈留王刘协缓缓开口道:“你就是董卓?你救驾有功,日后定有所封赏,日后定要好生辅助天子,护驾还宫”。
董卓再次叩首说道:“臣定当尽心竭力辅助朝廷”。
董卓率大军护送天子而回,洛阳城外,文武百官皆在此候驾。
崔烈呵斥董卓赶紧下马避让,董卓指着崔烈骂道:“我日夜兼程跑了三百里路,你现在说什么回避?信不信我砍下你的脑袋!”。文武百官皆被董卓震慑住,敢怒不敢言。
太尉杨彪高声道:“公救驾而来,,今乱象已除,请公带兵自回凉州,天子自有封赏”。
董卓反诘道:“诸位公卿身为国家大臣,不能匡正王室,致使国家动荡,天子流落在外,你们哪有让我退兵的理由!”。
而长安城外,董卓在营帐中徘徊不定,良久开口道:“我久不在京师,如何能短时间积累声望,我想莫不到废旧帝,立新君之举了!”
听到董卓所说,李儒不禁来了精神,双目一转说道:“主公此举可获二利,但有一害”。
董卓抚须说道:“文优但说无妨”。
李儒缓缓而道:“昔伊尹霍光行废立之事,皆成千古名相,今日主公效法先人,必定名垂青史,此为一也,
此次救驾大功,使主公威著群臣之上,此时若行废立,谁敢不从?新君即立,主公便可以挟天子以令群臣,进而谋取天下,此为二
也。”
董卓听罢不禁大笑道:“你真不愧是老夫的智囊啊,有此二利,何不为之?”
李儒又继续说道:“虽有二利,仍有一害,我朝之章和二帝起,凡在朝中掌大权者,诸如窦宪、阎显、陈蕃、以及新近被十常侍诛杀之何进,
未有一人不遭横死暴亡,请主公恕我直言,拥立皇帝者,固然权侵朝野,威赫当时,但是也把自己置于众矢之的,此一害,请主公思之慎之”。
听罢董卓大笑道:“你此番直言好,不过我董卓即非窦宪,阎显之徒,更不是何进屠夫之辈,既是有二利一害之举,何乐而不为啊”。
董卓自入京以来,铁甲军开道,未及闪避者不是被车马撞伤,便是被士卒砍杀,百姓尸身直接用大火焚烧,百姓皆畏惧于他。
“十常侍方除,又来了…又来了一个董卓”,司徒王允叹道。
“他每次上街皆是如此,铁甲军开道,百姓们避之犹如恶鬼,闹得京城内外惶恐不安,此贼不除,天下难安”,鲍信说道。
袁绍悔恨地说道:“早知如此,何必当初啊!唉”。
看到王允低头不言,袁绍唉声叹气,不由急道:“二位大人,当今如此,你们倒是说啊!”
袁绍缓缓开口道:“鲍大人所言,我又何尝不知,只是如今十常侍方定,实在不宜再兴干戈,此事只能容后再议”。
鲍信赶忙起身,拱手道:“既然如此,我引本部兵马暂回,何时讨伐董卓,自当效力”。说罢转身离去。
数日后,董卓邀公卿大臣于府前设宴,众人落座以后,良久才到,拱手致歉道:“诸公,我来迟了,失礼失礼”。
董卓环视左右,见诸位面色不善,冷冷望向自己,缓缓开口道:“诸位能来,倍感荣幸,自西凉来到京师,特设薄宴,还望诸位关照一二”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